中共高唐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高唐县监察委员会

   
  • 当前位置 >>


梁村:驻村帮扶“保姆式”大包大揽弱化基层管理能力需重视
来源: | 作者:gtjj2018 | 发布时间: 2018-11-12 | 10294 次浏览 | 分享到:

为了更好完成三大攻坚战,特别是实现精准脱贫,各地纷纷落地驻村“保姆式”帮扶,个别驻村干部大包大揽,便指导员为司令员,部分村干部滋生“等靠要”思想,一些村民“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基层管理能力逐渐弱化,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一系列艰苦卓绝的工作,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突飞猛进,特别是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养老、医疗、教育、卫生等方面,有了质的飞跃,8000万贫困人口顺利脱贫,真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中央领导、省负总则、市县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得益于基层驻村干部的“五加二”“白加黑”的帮扶。

但事无巨细、大包大揽,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在弱化基层管理能力方面,尤为突出。有的驻村干部为了更好的帮扶效果,在实际工作中越俎代庖,弱化了村干部存在感。有的村干部,片面依靠驻村干部送钱送物送政策,丧失主观能动性。驻村干部与村干部之间、帮扶项目与村集体之间没有形成良性互动,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要强化基层党委在基层治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因此,强化基层管理能力,必须加强和完善基层党委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作用,绝不允许个别干部以言代法。同时,积极发挥各级政府治理职能,切实搞好公共服务、公共管理。要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建立驻村干部、村干部责任权利清单,形成权责明晰、奖惩分明、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基层治理格局。

要坚持扶志与扶智相结合,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脱贫攻坚不是一阵风,脱贫成果必须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因此,必须从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上下功夫,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要帮助贫困户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观念,让贫困人口参与各种类型的帮扶项目,边干边学、边干边树立信心。要从职业教育、农技推广、拓展信息流通渠道、培育有科技素质、有职业技能、有经营意识与能力的新兴知识化农民,以开拓致富门道,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等方面实行“兜底”。要引导群众发展特色种养,带动村集体持续增收,坚决防止政策取消后,脱贫变返贫。

要深入挖掘驻村干部、村支部、贫困户脱贫先进典型,广泛宣传。要充分利用两微一端、报纸、电视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对涌现出的驻村干部典型、村干部典型、脱贫先进个人进行集中报道,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参与扶贫、人人关心扶贫、人人支持扶贫的良好氛围。要采用拍摄纪录片、现场参观、宣讲等方式,将扶贫、脱贫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广而告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