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光达提出,坦克学校的学员要达到“思想意识健康,服从组织,遵守纪律;勇敢,顽强,艰苦朴素,有朝气,有学识,有技术,工作称职”。根据自己的思考,他提出要坚持“四种作风”:“勇敢顽强的战斗作风、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虚心钻研的学习作风。”长期以来,第一坦克学校、装甲兵技术学院、装甲兵学院等数所装甲兵院校,始终以许光达制定的这四种作风为校风。
“缺乏具有一定知识的干部,就不能训练出坚强的部队”
装甲兵院校创立后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如教员业务水平不高、不按照条令教程进行教学等。许光达要求,教员“要精通业务,教员不精通业务不行”“教员不精通业务,就讲不好课”。1953年1月,他在全党军事系统高级干部会议上再一次指出存在的问题:“学校战术教员水平很低,都是些连、排干部,本身战斗经验不多,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文化不高,只是经过几个月训练就当教员,当然是很勉强的。”
装甲兵是一个技术兵种,不学习就不可能办好装甲兵院校。许光达一直重视装甲兵干部的学习。他在1953年5月的装甲兵干部会议上提出了“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技术水平”的号召,“必须坚持贯彻在职干部教育计划”。为提升部队文化水平,1953年1月,在全党军事系统高级干部会议上,许光达提出:“在十年内使全军排以上干部每人都受一次军事训练,有正规的,有短期的,一年或是半年也好。”他认为,“缺乏具有一定知识的干部,就不能训练出坚强的部队”,对装甲兵干部提出“提倡钻研学术”的要求。1958年,许光达送装甲兵技术部长孙三、政委丁铁石进入“哈军工”装甲兵系学习。当时,少将孙三在学员中军衔最高,丁铁石是大校。随后,许光达又选派几批装甲兵干部去苏联学习。
为推动装甲兵系统的学习之风,许光达指示装甲兵各级领导机关建立“军官日”学习制度,给干部自学创造必要的时间条件,并身体力行。一有时间,他就去教室听课,并保持普通学员本色,认真做笔记。一次,许光达到第二坦克学校听射击课,对一个问题有些疑惑。他大胆提出问题,教员认真地在黑板上画图解答,然后问许光达:“懂了吗?”许光达像一个普通学员一样站起来回答:“懂了。”
许光达经常钻进坦克里,学习技术知识与操作技能,以便更加客观地编写和审定装甲兵战斗条令及教程、教范和教材。1958年8月他到第二坦克学校学习驾驶技术。天气炎热,教员劝他开窗练习驾驶。许光达说:“打起仗来难道也能开窗吗?”驾驶练习结束后,年轻教员都汗流浃背了,而许光达还要参加坦克的保养。面对别人的劝阻,许光达说:“我是装甲兵司令员啊,不懂点军事技术,怎么去领导部队呢?再说,我也是装甲兵的普通一兵啊,为什么不能干这些事呢?”在许光达表率作用的感召影响下,广大装甲兵官兵学军练武蔚然成风,军事技术素质有了大幅度提高,战斗力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