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高唐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高唐县监察委员会

   
  • 当前位置 >>


张载精思力践的治学之道
来源:学习时报 | 作者:gtjj2018 | 发布时间: 2020-08-20 | 23774 次浏览 | 分享到:

  张载,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世称“横渠先生”。张载博览群书,对儒、释、道各家著作都有过深入研究,最终回归儒家,创立了关学学派。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王夫之对张载的历史地位和学术成就进行了高度评价。王夫之说:“张子之学,上承孔孟之志,下救来兹之失,如皎日丽天,无幽不烛,圣人复起,未有能易焉者也。”张载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重大的学术成就,与他精思力践的治学思想是密不可分的。学习张载的治学之道,对我们今天的读书治学大有裨益。

  匡时救世 志开太平

  张载早年喜谈兵事。当时西北边境经常受到西夏的侵扰,人民常遭掠夺和杀戮。张载立志以武力收复失地、保卫边疆。21岁时,张载上书拜谒时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延州(今延安)知州的范仲淹,提出了自己的军事建议《边议九条》。范仲淹非常欣赏张载的才华,但他并不赞成张载投笔从戎,启发他“儒者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并勉励他从《中庸》读起,研读儒家经典。张载听从了范仲淹的劝告,回家苦读《中庸》,后又遍读佛学、道家之书,最后回归儒家,在孔孟这里找到了自己安身立命之所。

  张载认为,两汉以后,儒家学说遭到佛教和道家思想的巨大冲击,失坠不传,致使“学绝道丧”。为了使“往圣”创立的儒学焕然而大明,就必须再继学脉、重续道统。基于此,张载以继承孔孟绝学、重建儒学思想体系为己任,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崇高理想。这四句话言简意宏、掷地有声,被冯友兰称为“横渠四句”。“横渠四句”不仅是张载对自己的学术使命和人生宏愿的高度概括,而且还体现了历代知识分子的共同价值追求,因而具有极大的精神感召力,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颂不衰。

  崇实致用 力行践履

  张载为学精思力践、不尚空谈,具有鲜明的求实作风。他明确提出“学贵于有用”,强调治学必须有裨于国计民生。明代王廷相评论张载“致知本于精思,力行本于守礼”,因此将张载之学定为“实学”。张载的求实精神主要体现在他“崇礼贵德”的治学宗旨上。张载极为重视“周礼”,认为“周礼”对治世有重大意义。他说:“学得《周礼》,他日有为却做得些实事。”因此他以“渐复三代之治”作为自己的政治理想,竭力倡导“以礼立教”“以礼成德”“以礼教学者”。

  张载对于礼学的重视并不仅仅停留在理论探究的层面,而是能够身体力行地进行“周礼”的社会实验。为政期间,张载大力推行德政礼教,重视道德教化,“政事以敦本善俗为先”,取得了不凡的政绩。晚年回到横渠书院著书立说,他仍然不忘体察民情,带领学生进行恢复周礼和“井田制”两项实践。张载一生,躬行礼制,进则为循吏,退则为乡贤,以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学术宗旨。他崇实致用的价值取向、力行践履的治学精神,经过历代关学学者的继承和发扬,逐渐成为了关学鲜明而突出的精神品格。

×
×